
近日,赛百味(Subway)宣布,向私募股权公司Roark Capital出售公司股权,股权对价达到95.5亿美金,约合700亿元人民币。
这是赛百味自成立以来,60年内第一次出售自己的股权,也是继雀巢、可口可乐、(奥利奥母公司)等国际收并购案后,全球食品餐饮行业领域内又一大并购案,同时也是也是全球餐饮业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。

美国的“兰州拉面”
赛百味是啥?这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,当然曾经去过美国的人对这个牌子肯定不陌生。在美国的大街小巷,基本都能看到赛百味的店面。
和肯德基、麦当劳一样,赛百味也是来自美国的“洋快餐”。可以说赛百味就是美国的“兰州拉面”,如同基本所有中国人都吃过兰州拉面一样,所有美国人也基本都吃过赛百味。
但是,和兰州拉面相比,赛百味明显是一个庞大的巨无霸。据统计,赛百味在最辉煌的时候,在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,拥有将近4.5万家门店,远超麦当劳的3.7万家门店,更是肯德基门店数量的3倍。
但是,如此厉害的品牌,在中国市场上却几乎听不到声音?是中国人不喜欢洋快餐吗?
当然不是,麦当劳、肯德基、甚至必胜客,这些洋快餐在中国哪个不是生意火到爆,赚得盆满钵满。1992年第一家麦当劳在北京开业,800个座位的店当天竟然接待了4万多顾客,火爆的场面至今让人津津乐道。
那是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太迟了?也不是,赛百味早在28年前,也就是1995年就进入了中国,基本和麦当劳、肯德基这些品牌是前后脚来到中国大陆。
然而,截至2023年,赛百味在国内仅有661家门店,就算巅峰时期,赛百味在全国门店也没有超过700家。

那么是赛百味太贵了吗?虽然赛百味的单价比兰州拉面等中式快餐要高,但是和麦当劳、肯德基相比,算是基本持平。比起必胜客更是便宜了不少。
所以,美国的兰州拉面,远不如中国的兰州拉面能打,更不如同样来自美国的洋快餐同行能打,问题出在哪里呢?
洋快餐不懂中国胃?
其实问题主要出在赛百味的产品上,和大家印象中洋快餐主要是汉堡、薯条、披萨等不同,赛百味主要卖的是三明治,三明治里面夹的菜,基本都是生的。

对老外而言,生吃蔬菜稀松平常,而且没有经过烹饪加工的蔬菜,新鲜、自然、健康。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,生吃蔬菜则是很接受的事情。

尤其对于肠胃不好的人,医生在开具药方之后,往往还要叮嘱一句,不要吃生冷硬的食物。所以,生食在中国基本很难普及。
而赛百味为了坚持自己新鲜、健康的理念,在“生菜”这件事儿上并没有向中国市场妥协。这样的坚持,并没有带来教育消费者的效果,反而让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。
反观麦当劳、肯德基等洋快餐,在中国市场上作出的本土化的努力,通过不断调整口味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胃,生意火爆自然也是水到渠成。当然,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坚持高冷的赛百味,在欧美市场上可以吊打麦当劳、肯德基,但是在中国市场上,门店甚至达不到两大巨头的零头。
所以,是赛百味不懂中国胃么?麦、肯两家洋快餐珠玉在前,这种成功的案例不是不可以学习。
归根结底,是赛百味的坚持,让它失去了中国胃。

卖身之后,路在何方
赛百味的衰退,要从9年前说起。2014年,赛百味开始出现了营收下降、大量门店关闭等一系列困难。
2022年,赛百味全球门店数量为3.7万家,虽然依旧是巨无霸的体量,但是比起巅峰时期,门店数量已经减少了8000多家。
在销售额方面,赛百味更是出现业绩“腰斩”的情况:2020年赛百味在美国的营收仅83亿美元,比2012年的180亿美下降了54%。
面对经营困境,2015年,赛百味请来汉堡王的前CEO:John Chidsey,然而这位汉堡王的前CEO也并没有扭转赛百味的困境。于是,在三年后,业绩一再下滑的赛百味传出了被收购的传闻。

直到今年,收购靴子落地,赛百味迎来新主人:Roark Capital。然而这家公司,并不是传统的快餐公司,而是一家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。
尽管旗下管理着370多亿美元的资产,并且拥有多个全球知名的食品品牌,但是赛百味依旧是Roark Capital管理的第一个快餐品牌。
而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传统行业的管理经验来看,其主要举措还是会放在成本、人员、架构等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,而对于公司原有的产品,几乎不会做过多干涉。这也意味着,换了主人的赛百味,在中国市场依旧没有太好的机会。

【结语】
进入中国市场28年,门店数量不到700家,赛百味的中国之旅无疑是失败的。而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,无疑也是赛百味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然而,尽管赛百味迎来了新主人,公司即将面对大刀阔斧的改革,但是如果依旧坚持做不符合中国胃的三明治,那么想要扩大中国市场,必然依旧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努力。